「情」關――情緒管理團體 壹、團體名稱:「情」關――情緒管理團體 貳、團體目標
一、協助成員認識情緒。
二、協助成員辨識自己的情緒,及認識引發情緒的原因。
三、協助成員妥善處理自己的情緒。 參、團體性質:成長團體、固定成員團體、結構團體 肆、領導者及背景訓練: *領導者姓名:林玫伶 *背景訓練:領導者現為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四年級學生,曾修習過諮商理論與技術、團體輔導及團體諮商、發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生涯發展、諮商倫理及個諮實習、團諮實習等相關課程,並且曾帶領過模擬團體、與彰化師大附工之人際團體。 伍、團體對象 大道國中2年級學生 陸、招募方式及甄選標準
對於「情緒」主題有興趣的同學,或認為自己有這方面的困擾,希望深入探討者。 柒、時間頻率及次數:一週一次,每次40分鐘,共九週 捌、地點:大道國中團諮室 玖、理論基礎 一、成員之行為特徵與需要(基本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德雷佛於1952年在他的「心理學辭典」一書中對情緒作出了帶有較少主觀色彩的定義,認為情緒是由身體個部分發生變化,而帶來有機體的一種複雜狀態。在精神上,它伴隨著強烈的情感和按某種具體方式去行動的衝動。 近期理論則按其採用的方法和提出的設想來分類,它們包括強調喚醒和動機或生理機制的理論,強調行為的理論,來源於精神分析和體驗傳統的理論,強調認知的理論以及其他一些可謂之重要的理論,因為它們把多種方法兼而用之,甚至有時把情緒與人格問體相關聯。 (一)早期的理論 1.就早期的理論而言,詹姆士–蘭格理論中,詹姆士認為『身體的變化直接跟隨著對現存事物的知覺而產生,當它們發生時,我們對這一變化的感覺即是情緒』,故由環境激起的內臟活動實際上導致我們所認為的情緒,任何感覺都會有極端複雜的生理表現,這些表現都會被感知,而且一些表現比較明顯,另一些較為模糊。即由干擾器官產生的反饋行程了情緒的感受方面,而這一反饋所引起的皮層活動就是實際上的感受,然而,意識對這種感受的知覺就是人們體驗到的情緒本身。 2.坎農–巴德理論中坎農認為所有的情緒都依賴同樣的活動鏈條,即一個外界環境刺激受納器把衝動傳給皮層,接著皮層刺激丘腦過程,丘腦過程再按照與具體情緒表現相一致的特殊模式去活動。這意味著當丘腦釋放時,我們體驗到情緒,與此同時,產生身體變化。 3.麥獨孤理論認為所有有目的的行為都是由愉快和痛苦這兩種基本情感來決定的,本能是一切思維和行動的原動力,所有本能都具有認識、感覺和努力的成分以及明顯的情緒興奮。 4.帕佩茲的理論中認為是皮層–下丘腦之間的聯繫調節著情緒,而情緒包含著行為(情緒表現)和情感(情緒的體驗或主觀感覺)情緒表現和情緒體驗在人身上是可以分離的現象。華生的理論強調情緒的生理方面,認為情緒是一種遺傳的「反應模式」,它包含整個身體機制,特別是內臟和腺體系統的深刻變化,所以,情緒是紊亂的。 早期的心理學家們認為,情緒是對其他系統產生影響並受其他系統影響的系統,各種情緒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一些情緒是基本的和原始的,另一些情緒是派生的和繼發的,這暗示著情緒有自然的和培養之分,情緒在強度上有一定的範圍,當超過一定程度時,它將發生質的變化,故情緒實際上是一種能量或動機,在偶然的強調隨意肌的捲入和情緒表現的一方面,這就在暗示著情緒控制的可能性。 (二)行為主義的理論 1.在行為主義的理論中亦有相關的理論,哈洛和斯塔格於1933年,以華生行為主義學說的條件作用模式為依據,同時採用坎農的某些生理學說對情緒和情感加以區分,認為無條件的情感反應(感情就是體驗到的中樞生理變化)是情緒產生的根源,在對這些反應的條件化過程之中便形成了情緒,情緒的產生在兩方面改變了原始的無條件感情狀態:(1)引發刺激的範圍擴大了,(2)原始反應的強度減弱了。 2.1967年,米倫森提出了一個表示所有情緒變化的三維體系,一維是恐怖、焦慮和擔憂,它有時抑制、有時促進公開行為,二維是興高彩烈或愉快,它促進公開的行為,三維是憤怒,它促進了某些公開行為,並增加了進攻或毀滅的可能性,這三維體系是原始的,而它們的混合物就產生了更複雜的情緒,然而,情緒反應往往更複雜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們過去的經歷和這些經歷的支柱,即對它的強化大量捲入,故其情緒觀點為極端行為主義,只注意可觀察的行為和他認為可以加以控制的環境狀況。 3.1971年,格雷認為情緒包括三個明確的系統,每個系統都涉及強化刺激與反應系統之間的關係:(1)當接近狀態居優勢時,強化刺激是一種作為強化和無懲罰的條件性刺激,(2)當行為抑制狀態居優勢時,強化刺激是一種作為無報償和懲罰性的條件性刺激,(3)當反抗和逃跑狀態居優勢時,強化刺激是一種作為懲罰和無報償的無條件性刺激,所以,其主要觀點認為情緒是由外在事件引起的內在狀態,它和驅力不同,故當外在事件和內在狀態之間關係變得混亂時,就會產生病理的反應。 (三)精神分析和體驗的理論 1.在精神分析和體驗的理論中,拉帕波特於1950年為情緒的精神分析理論提供了很好的一般性介紹,認為佛洛德的情緒概念是不清楚的,情感和情緒表現誰先誰後這個老問題,損害了情緒「感受」和生理變化是某個共同變量的兩個結果的合理觀點,故情緒所依據的基礎(精神過程)是無意識,並把感情認作心理能量、心理能量的釋放過程或本能衝突的表現。 2.1958年,普拉丹斯的理論內容先將情感和情緒加以區分,然後,認為情緒是紊亂的,他認為知覺的產生不僅依靠於理智,也依靠於感情狀態,這些感情狀態包括複雜的情感和愉快或痛苦的簡單情感,而情操是愉快或痛苦的複雜的精神映像,像知覺一樣調整著行為,它指導我們向具體目標適當的行動,此外,普拉丹斯的理論關鍵在於想像,經由想像(和對它的相信),記憶中的映像變得更有感情、更為活躍。 3.希爾曼原則上是一位榮格派的分析家,他對情緒的原因作出了現象學的解釋,他的理論以亞理斯多德提出的四個原因為依據,綜合有效的原因、物質的原因、形式的原因和最終的原因,希爾曼認為情緒的有效原因是對客觀精神的符號化知覺,情緒的物質的或身體的原因是能量,情緒的形式的或本質的原因是心理(或靈魂)的總模式,而情緒的最終的或價值的原因是情緒變化或轉化,它經常並必然的是好的。 4.薩特的理論以存在主義的觀點對情緒做出解釋,認為情緒的主體與客體密不可分,情緒是人們去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情緒包含著對世界的改變,故在薩特的理論中,指出簡單的行為並不是、而且從不能夠是情緒,情緒永遠包含著對世界的質的改變,最後,並非所有的情緒都是清晰可辨的。 (四)認知理論 1.布爾的理論包含對詹姆士觀點的修正,而其關鍵的意見是,對反應,如哭喊、逃跑等的準備態度調解著情緒,所以,布爾的情緒理論十分強調運動行為,同時它暗示意識或認知限制著情緒。 2.西米諾夫的理論直接表現為信息理論,信息按一種特殊形式進行交流,便可能達到目的,因此,如果一個有機體因缺乏信息而不能適當的組織自己,那麼神經機制就會使消極的情緒開始行動,然而,積極的情緒與消極的情緒遵循同樣的過程,而且它也能促進行為;其認為只有在一定的距離上行動,才會看到情緒。 3.沙赫特的理論中,他認為決定情緒的主要因素是認知,情緒狀態是以交感神經系統的普遍喚醒為其特徵,每種情緒狀態在形式上都可能略有不同,人們經由環境的暗示和知覺的典型模式對這些狀態加以解釋和分類,生理喚醒出現了並靠它的認知確定其確切方向。
所以,從上述的理論中,我們可以看出情緒對人們的影響有多麼深遠,不論是外在可以觀察到的行為,或者是內在的心情波動,都受其影響,除了個人的生理、感官或行為被影響之外,若沒有好好的處理自己的情緒,更會影響人際間的互動關係,所以,我就著這個原因而設計了這個方案。 二、協助之方法與策略(活動設計理論) (一)風暴與壓力理論 1.赫爾(G.S.Hall,1916)提出「風暴與壓力」的青春期人格理論。他主張青春期劇烈的身體變化會導致重大的身心變化。而在這時期的青少年會充滿強烈且不定的情情緒。這是青年期為必然風暴期的想法,多年來被廣為接受。但是我們可以試著先協助青少年減輕這風暴所帶來的不好影響(情緒不定)並提供他們更多處理情緒策略的支持,協助他們度過徬徨不安的青年期。
(二)認知理論 1.皮亞傑(J.Piaget)認為青少年時期的認知發展階段是再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在這一時期的認知行為是:能運用形式的邏輯推理方式去思考問題,有系統的對問題提出假設,然後循資料去驗證假設。但青少年的智力發展
、社會文化經驗與語言技巧、人格特質的不同,使得青少年的運思能力難免會偏頗、自我中心、空洞、言行布一、推理錯誤等。
(三)ABC人格理論 1.艾利斯提出「情緒ABC」理論,他認為一個人的情緒好壞是由自己的想法所決定,如果能改變一個人的不正確想法,就能改變他的情緒,甚至行為。 A是緣起事件(activating
event),B是信念(belief),C是情緒與行為的結果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影響我們的,並非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此事的解釋,因此即使發生的事情相同,若我們所持的信念不同,便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所以艾力斯認為人應該為他們的情緒負責,因為情緒是由他的想法製造出來的。如果能找到人的非理性信念,並駁斥干預此信念,以合理信念取代之,人就會有新的情緒產生,擁有較好的情緒反應。
從上述的理論中,我們察覺到青少年階段,因為生理的快速成長,而容易導致身心的不平衡,因此,是一個情緒相當不穩定的階段,然而,這個階段卻是個人發展的關鍵時刻,所以,希望藉由這樣的內容設計,對於青少年有所幫助,並協助他們更順利的度過人生的狂飆期。 三、現有之團體活動單元或設計方案(活動設計參考資料) 1.國中生的情緒輔導……………………輔導系88級賴威羅、李寬群、洪福源 2.國中生情緒管理輔導計劃……………輔導系88級簡玉珍、陳雅珍、吳佩篟 3.EQ高手………………………………
輔導系88級楊羚綺、羅雅林 4.情緒管理………………………………輔導系88級施文正、鐘美芳、黃量笙 5.酸甜苦辣的奇蒙子……………………輔導系88級郭乃菁、許淑婷 拾、參考資料 1.GERALD
COREY 著,李茂興 譯,民85,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2.張春興(民78),張氏心理學辭典,東華出版社,台北。 3.輔導系88級(1997),我的血絲、我的臭汗,彰化。 4.輔導系88級
, 輔四甲團體諮商方案集,彰化。 5.吳娟瑜著(民86),吳娟瑜的情緒管理學,里仁,台北市。 6.吳麗娟著(民76),讓我們更快樂---理性情緒教育課程,心理,台北市。 7.何長珠著(民74),合理情緒治療法進階,大洋,台北市。 8.吳武典主編(民82),團體輔導手冊,心理,台北市。 9.林慶昭著(1999),心情艷陽天,高寶國際,台北市。 拾壹、單元設計大綱
拾貳、分次單元設計 第一次團體
第二次團體
第三次團體
第四次團體
第五次團體
第六次團體
第七次團體
第八次團體
第九次團體
著作權聲明: 1.本文經作者同意提供本【諮商專業倫理研究室】網站使用,著作 權歸作者與本網站所有 2.讀者可基於教學,訓練與研究之用途列印本文,但在此等用途使 用時不可向進一步之使用者收費 3.本文不可在未得作者同意下使用於出版、販賣等商業營利行為 4.當你進行列印或儲存等使用本文之動作時,即表示同意遵守上述 聲明之約定 5.本著作權聲明視為本文之一部份,讀者於使用本文時應同時加以 呈現 6.基於推展學校輔導工作之目的,各校輔導人員可更改此方案內容 以為各校所用,此等用途時請加註參考自本文之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