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緒」的秘密花園---情緒覺察管理團體 一、團體名稱:阿「緒」的秘密花園---情緒覺察管理團體 二、團體目標:1、協助成員藉由認識情緒進一步覺察個人的情緒狀態。
2、協助成員能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能運用適當的方式宣洩情緒。 三、團體性質:結構團體、非開放性團體、教育團體、成長團體。 四、領導者及訓練背景:領導者為彰化師大輔導系四年級的學生,曾修習諮商倫理、諮商理論與技術、團體輔導、團體諮商、青少年心理與輔導、人際關係、發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心理衛生及行為改變技術等相關課程。 五、團體對象:彰化陽明國中一年三十班學生。 六、招募方式與甄選標準:與該班導師討論團體目標與內容後,由導師根據學生平常表現,推薦平常較容易衝動而與其他人發生衝突等情形的學生。 七、時間頻率與次數:每週一次,每次45分鐘,共八週。 八、地點:陽明國中團諮室。 九、理論基礎: (一)基本理論
國中階段的學生正是處於青春期,也就是一般人所熟知的狂風暴雨期,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以赫威斯(Havighurst,1972)的各年齡階段之發展任務來看,個體在年齡上的成熟水準應該與相當的心智能力配合,若心智能力具備應有的水準,就可視為達成該階段的發展認務,接下來才能繼續順利發展;但如果心智能力沒有到達應有的水準,就會影響日後的發展,而赫威斯就以具體的工作任務來表示其心智能力。國中生正是屬於赫威斯的理論中13到18歲的青年期階段,這個階段的任務就包括身體器官與情緒表達趨於成熟,而且情緒逐漸趨於獨立,因此在這個階段相當需要學習正確覺察情緒及適當的情緒表達。 另外從皮亞傑(Piaget,1896~1980)的認知發展論來看,國中生已進入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這個時期開始以抽象思考為特徵,能處理抽象概念,而作抽象思考的能力也具有情緒的意義(Sally
W. Old & Diane E. Papalia,1994),因此若能在這個階段引導學生更進一步探討情緒、認識情緒,對於學生在認知發展上會有正面的影響,盡而幫助學生進入成熟的認知階段。 在這個情緒團體的內容設計中,主要包括認識情緒、覺察情緒及宣洩情緒三方面,最主要就是讓學生藉由對情緒的瞭解,適時的覺察自己的情緒,辨別情緒的強弱及影響,並學習用較適當的方式宣洩,目的在幫助國中階段的學生順利完成青年期發展階段,讓情緒表達更加成熟,進而順利發展接下來的階段;另外,學生透過活動將認識更豐富的情緒詞彙,提供這個時期的學生更廣泛的抽象思考空間,將有助於學生的認知發展。 (二)活動設計理論 第一次團體理論 團體初期階段是一個探索的階段,成員彼此間互相熟悉就是其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活動的設計首先是成員認識彼此的名字,由於沉默和退縮是在團體初期的主要特徵(Corey,1999),因此設計較具積極主動性質的認識活動,目的在引發成員參與,也藉著活動的引導讓每位成員都有機會在第一次團體中做簡單的表達,。 在你開始一種經驗之前,越是清晰地瞭解它,你將能夠越明智的投入於其中,而它將對你越有價值(Egan,1976)。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在第一次團體做結構化的重要性,當成員越瞭解團體的相關訊息,就越能在團體中得到收穫,在這次團體中設計了一個花園導覽,讓成員清楚瞭解整個團體目標,並且對每一次團體的主題會有初步的認識,有助於成員減少恐懼及不實際的期望;另外,在第一次團體訂定團規,就由leader傳遞保密及對表達內容的接納等概念,讓成員對團體共同做出承諾,建立信任的基礎,這對成員的投入及參與會有幫助。 第二次團體理論 在表達情感方面,許多人的字彙不夠多,無法描述他們所經驗的種種情感(Rudolph
F.Verderber & Kathleen S. Verderber,1996),例如一個人可以感覺到自己在生氣,但確不容易分辨是被欺騙、被打擾、嫉妒或震驚等不同,這些都是描述生氣的感覺,但是程度及形式上會有差異,若能增加更多的字彙,並瞭解其強弱程度的區別,可以幫助學生較明確的描述自己的情緒感覺。 這次團體設計主要就是藉由情緒萬花統的活動,以活潑的方式提供多種情緒形容詞的刺激,讓成員瞭解情緒可以多樣性的區分,並且在情緒座標圖的活動中,讓成員透過互相討論,以決定各種情緒詞彙所代表的強弱程度,活動目的是希望成員能認識更多的情緒詞彙,且能辨別情緒的強弱,進而在情緒表達時能更加貼切。 第三次團體理論 在情緒狀態下伴隨產生的生理變化與行為反應,當事人是無法自我控制的(張春興,1996),另外在斯辛二氏情緒論中(Schachter
–Singer theory of emotion),認為個體對於本身的生理變化與刺激性質兩方面的認知,都是形成情緒經驗的原因,因此個人對情緒經驗中所產生的生理變化及行為反應的認知,有助於覺察情緒的存在,並且也能辨別情緒的不同。 活動設計給成員一些時間,回想遇到不同情況所產生的情緒,當時的生理反應及行為方面有何特徵,將其轉變畫在海報上,透過這個活動,讓成員學習從自己生理及行為的轉變發覺自己的情緒,這個步驟是邁向描述情緒的基礎,因此這次活動所學習的覺察對未來團體的進行很有幫助。 第四次團體理論 情緒會影響到的層面廣泛,以下分為四大類來探討情緒會影響的部分:1、身心健康:例如過度的焦慮會做胃酸分泌失常,而產生胃病,就是情緒影響身體健康的例子。當身體健康受到影響時也同樣會對心理的適應造成影響。2、人際關係:因為個人的負向情緒狀態會使人際關係產生不安狀態,讓對方不願意維持較長久的關係。容易生氣的人也容易在人際中退縮或逃避社會性聚會,因而阻礙社會能力的發展。3、行為:青少年的行為表現大都事出有因,情緒狀態就是一個主要的促動力量,情緒反應常是青少年行為動機的根源。而情緒狀態兼有正向與負向功能,對青少年行為的影響也是雙方面的,關鍵在於青少年情緒的類型、強度及自我因應的策略。4、情緒是青少年喜悅、快樂與的來源:青少年可能因經驗到較愉悅或歡欣的情緒。而覺得人生充滿了希望,也可能因為克服了焦慮與恐懼的情緒,感到成就,並建立了信心。情緒經驗同時也是青少年追求自我實現的動力(高強華,民84)。 在這次的團體活動設計,以大富翁的方式,根據情緒的影響分為四大類題目,讓成員藉著抽取卡片,能接觸各種不同層面的問題,進而思考情緒對自己的影響,將經驗融入生活中,幫助成員瞭解情緒對個人及生活的影響力。 第五次團體理論 團體已進入工作階段,團體凝聚力是在團體工作階段中的關鍵要素,凝聚力產生於人們能坦承相待並敢於冒險的時候(Corey,1999)。沒有團體凝聚力,成員就很難感受到充分的安全感,因此若能在活動設計中,讓成員有機會對自己的情緒經驗做分享,對於團體凝聚力的形成,會有所幫助。 在這次團體的活動設計中,主要讓成員有分享關於自己的機會,因為在前幾次團體的進行,大多偏向教導式,以leader所提供的訊息為主,成員較少有機會深刻的分享自己的情緒經驗,但前幾次團體也讓成員彼此有較多的熟悉,現在的團體氣氛會比一開始有更多的信任,因此在此時才設計讓成員分享較個人內在的經驗。這次活動設計留下較多的時間,藉由色彩為媒介,引發成員進入情緒經驗中,試圖讓成員有更多抽象的發揮空間。 第六次團體理論 以平靜、非批判的方式敘述情感的本質,是最有效的表露情感的方法(Rudolph
F.Verderber & Kathleen S. Verderber,1996)。藉著清楚的情感描述可以讓他人更知道如何對待自己,因為情感覺表達可以讓他人知道他們的行動對自己的影響,所以因著表達情感可以影響別人的行為,而這樣的表達必須避免評價或批評,學習如何適當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這次團體的活動,已經進入宣洩的階段,主要是讓成員學習運用較適當的情緒表達方式,先詢問成員平常表達情緒的方式及管道,從中彼此分享及討論,藉由成員彼此的互動產生值得參考的情緒表達及抒發的方式;另外leader也提供我訊息的運用方式,因為這是成員平常較少接觸的,因此會花較多時間練習這部分,最主要是期待成員在練習過程中能感受到與一般表達方式的不同,最後再提供一些補充資料,例如容易明白的思考中斷法,肌肉放鬆訓練等,讓成員可以自由練習。 第七次團體理論 情緒困擾的產生是由於不合邏輯的思考方式所致,因此要去除情緒困擾,先要幫助個體了解、修正非理性想法,再以理性想法取而代之,就可以達到消除情緒困擾的目的了(Ellis,1962)。根據Ellis的看法,他認為人具有非理性的概念,而且普遍存在於適應困難的個體,這些非理性觀念可歸納為三大類(Ellis,1975;1977): 1、個人方面:我必須能足,而且必須贏得所有人的讚許,如果做不到,那是很糟糕,我不能忍受任何的失敗,假若我表現不好,也得不到別人的讚許,那我就是一個無用的人。 2、他人方面:別人必須像我期待般對我仁慈、公平、體貼,否則那將是可怕的災難,我不能忍受他們那種討厭的樣子,他們是可惡而無用的人。 3、環境方面:我必須得到我所想要的東西,我希望周遭的環境及世界能像我期待般的有秩序與明確,如果不是如此,那不但糟糕,我無法忍受那不舒服、挫折、這世界是很糟糕,日子簡直無法過下去。 一個人的情緒困擾會來自個人對事物的非理性看法,在A-B-C-D-E的理論中,想要以理性信念取代非理性信念,由於此團體並非特殊團體,目的不在做治療,因此活動設計的重點並非以駁斥成員的非理性信念為主,而是讓成員瞭解何為非理性信念及其影響,最主要是讓成員能辨別自己的思考模式中是否有非理性信念。 活動設計由leader提供一些句子,接近成員日常生活經驗的,在說明非理性信念的主要概念後,讓成員實地從句子中找出非理性信念所在,之後再結合成員的真實生活經驗,檢核是否在生活中具有非理性信念。 第八次團體理論 成員們對分離這一事實有些感傷和焦慮是團體在結束階段常見的特徵,而這階段的任務就包括處理對分離和結束團體的情緒,評價團體的影響作用,把所學推廣到日常生活情境去等;而領導者在這階段的任務包括協助團體成員處理面對結束可能會有的情緒,加強團體成員已經做出的改變,提供機會讓成員表達和處理在團體中未解決的問題,讓成員互相提供有建設性意義的回饋等(Corey,1995)。 在第八次團體的設計中,花園導覽圖的路線的回顧,就是帶成員準備進入結束的狀態,也統整在團體中的經驗;在寫下祝福的過程中,可以讓成員有彼此回饋的機會,同時在回饋中強化對自己的印象,最後結束填寫回饋單,讓成員有機會評估團體對他的影響,此活動有助於成員完成團體最後階段的任務。 十、參考資料: 1、張春興(1996),現代心理學。東華。 2、程小蘋(1999),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五南。 3、Rudolph
F.Verderber & Kathleen S. Verderber原著,曾瑞真等譯(1996),人際關係與溝通。揚智。 4、Gerald
Corey原著,張景然、吳芝儀譯(1999),團體諮商的理論與實務。揚智。 5、Sally
W. Old & Diane E. Papalia原著,黃慧真譯(1994),發展心理學。桂冠。 6、連博聖等(1998),奇檬子─情緒管理團體。臺灣心理諮商網www.www.heart.net.tw。 十一、
單元設計大綱
十二、分次單元設計 第一次團體
第二次團體
第三次團體
第四次團體
第五次團體
第七次團體
十三、附件 著作權聲明: 1.本文經作者同意提供本【諮商專業倫理研究室】網站使用,著作 權歸作者與本網站所有 2.讀者可基於教學,訓練與研究之用途列印本文,但在此等用途使 用時不可向進一步之使用者收費 3.本文不可在未得作者同意下使用於出版、販賣等商業營利行為 4.當你進行列印或儲存等使用本文之動作時,即表示同意遵守上述 聲明之約定 5.本著作權聲明視為本文之一部份,讀者於使用本文時應同時加以 呈現 6.基於推展學校輔導工作之目的,各校輔導人員可更改此方案內容 以為各校所用,此等用途時請加註參考自本文之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