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成長團體-遇見百分百朋友

一、團體名稱:「遇見百分百朋友」---人際關係成長團體

二、 團體目標:

1、 協助高中學生了解自己在人際方面的特質。

2、 讓成員了解自己在人際上的溝通型態。

3、 使成員學習有效的溝通方式。

三、團體性質:成長團體、固定成員團體、結構團體

四、領導者及訓練背景:

● 領導者姓名:林錦伶、林玫伶 、林佳慧、方嘉珩

      訓練背景:領導者現為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四年級學生,曾修習過諮商理論與技術、團體輔導及團體諮商、發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生涯發展、諮商倫理及個諮實習、團諮實習等相關課程,並且曾帶領過模擬團體。

五、 團體對象:彰化師大附屬高工學生

六、招募方式與甄試標準:

      因配合課程需要,商請彰化師大附屬高工選擇適合的班級,以利課程進行。

七、時間頻率與次數:一週一次,每次40分鐘,共六週

八、 地點:彰化師大附屬高工圖書館5F

九、   理論基礎:

(一)基本理論

     青春期實為人生發展階段中的過渡期,不僅要面對生理、心理的驟變,更是要適應以家庭為生活重心,逐漸轉移至以課業及同儕為重心的生活型態,大多數的青少年對自己這樣的現況是感到矛盾及不知所措的,所以極需要有認同及歸屬的團體,因此人際關係對他們而言,相對變得非常重要。要渡過這段期間並不容易且是需要時間的,隨這年齡的增長,他們與父母相處的時間逐漸減少,與朋友相處的時間卻越來越多,因此在此階段的要務應該是更積極的協助他們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學習選擇,以發展良好的社交能力。(王玟琳,民87)

根據Erikson的心理社會論,在人類發展的八個階段中,此次團體成員是屬於青春期階段,青春期階段的特徵是:1.能介定自己,知道人生的意義與方向,自我要能辨識自己與認定自我;2.自我不了解,迷失人生方向,不能承擔角色任務即發生混亂。此時期的發展重點為:青少年需要獲得自我的獨特感,並學習獲得社會中有意義的角色與地位。而青少年在此時期的心理社會危機,則是認定對角色混亂,如果個人對自己的了解深刻,知悉個人應扮演的角色,並知道人生的意義與方向,將有助於個人價值體系的形成,使個人的生活哲學得以建立,並使人生具有目標與方向,不致於迷失或展生混淆。

因此,在青少年輔導上,協助青少年順利度過青少年的認定危機是重

要的,而社會文化因素或環境條件會影響青少年的發展。青少年階段最明顯的轉變之一,即是同儕的影響力大增,青少年是否能與同儕建立密切的友誼,對促進其社會能力的充分發展極為重要。根據瑞斯(Rice,1984)的論點,青少年在社會發展上有著下列六項任務:

1、與人建立關懷、有意義與滿意的關係。

2、與不同背景、經驗及思想觀念的人交朋友,以擴展兒童期的友誼層面。

3、在社會團體中尋找接納、隸屬、認同與地位。

4、將兒童期的同性興趣與玩伴轉向異性的關懷與情誼。

5、學習與異性交往的方法與技巧,以促進個人與社會發展,並有益於未來

   擇偶與婚姻的成功。

6、尋求表現被接受的男性或女性性別角色,並學習適性行為。

    由上可知,同儕對青少年而言有不可忽視的影響,有了同儕的友誼為基礎,青少年在個人興趣與活動上就能獲得共同分享的對象,當個人遭遇問題也能獲得協助解決,或在情緒上得到支持。整體而言,同儕友誼具有下列的功能:

1、分享共同的興趣;

2、分享新的人生感受;

3、共同解決生活問題;

4、共享隱私與秘密;

5、相互幫助與扶持;

6、協助解決人際衝突;

7、減低個人身心改變所帶來的不安全感與焦慮;

8、重新界定自己與獲得力量;

9、能更順利的進入成人社會;

10、避免心理上的孤單與寂寞。

   因此,同儕情誼對青少年的發展極其必要。(青少年發展與輔導,五南出版社)

    基於以上的理論,同儕情誼對青少年的發展十分重要,因此選定「人際關係」作為主題,希望能幫助青少年先充分認識自己的行為及人際特質,並探究和他人互動時,自己所表現出來的溝通型態,同時也幫助青少年學習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訊息,有效解決人際問題、增長更好的人際關係,及促進個體的發展。

(二)            活動設計理論基礎:

第一次團體

團體的初期階段是一個定向和探索的時期,此階段的任務有確定團體的結構、成員相互熟悉、並探討成員的期望。在這個階段中團體成員們應該要了解團體如何發生作用、確定自己的目標、明白自己的期望並尋找到在團體中的位置。協助團體成員彼此熟悉有助於團體凝聚力的形成及信任感的建立,以使團體能得以持續發展。確定團體的目標可以協助成員在團體中能勇於嘗試、冒險,並將在團體經驗中所得應用在團體以外的情境。而讓成員知道團體中所進行的討論與活動的性質,有助於降低成員的緊張度並使活動的進行較為順利。讓成員分享對於團體的期望可以讓團體的領導者了解成員的不同需要,以進一步去澄清團體的目標。而團體規範則是一個團體運作、秩序維持的準繩。

 

第二次團體

    自我概念的定義:一個人對自己行為、能力、或價值觀的感覺、態度及評價。Carl Rogers (羅吉斯)認為在個人的思想和經驗中最重要的部份是對"我"的看法,即自我概念。它會影響個人如何去認知周遭的世界,進而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張春興,民81)。青少年對自己的概念如何,會影響其自我抱負與人生觀,進而影響其人際關係及一生的發展。有良好的自我概念,則自我能清楚掌握自我,能接納、尊重、統整自我,進而能夠自我實現;如果是不良的自我概念,則因無法正確掌握自我,因為不知、錯知、甚至否定,造成自卑自眨、自譴自責、自怨自尤、自暴自棄。進一步說,有健康自我概念的人即是心理健康、「自覺」的人。反之,不良自我概念的影響,因為缺乏自知自覺而無法掌握自己,常使用不適當的自我防衛,其結果不是對自己貶抑 、退縮,就是向外攻擊、破壞,往往容易觸法網、深陷不拔。(張淑美,民78)

自我概念的形成,可以由三方面的體察而來:1.從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反應以及評語中來瞭解自己。2.從自己和他人的相互比較結果來瞭解自己。3.從比較現在的自己和過去的自己來瞭解自己。可以說是照鏡子來的,照自己的鏡子也照他人的鏡子。因此,本方案的活動設計「window 2000」除了透過成員本身的自省以得知自己的特質,亦藉由團體成員本身的回饋與互動來加深對自己的瞭解與對其他成員的認識。

 

第三次團體

在人際關係中,為什麼有些人的「人緣」很好,很受大家歡迎呢?可是,卻有些人讓我們覺得言語乏味、面目可憎、避之唯恐不及呢?這可能和個人的人格特質、能力、外表吸引力,以及彼此間的相似性與互補性等因素有關。

每個人所欣賞的特質,也可能不盡相同。根據Anderson(1968)的研究指出,人們對於某些人格特質,仍有一致性的喜好和厭惡。他搜集555各描述人格特質的形容詞,要求大學生進行評量:如果某些人具備這項特質時,你對此人的喜歡程度,結果如下表。

 

受高度喜歡的人格特質

介於稍微喜歡與稍微不喜歡的人格特質

最不受喜歡的人格特質

真誠

誠實

善解人意

忠誠

真實

值得信賴

聰明

可靠

有思想

體貼

可信賴

溫暖

心地善良

友善

快樂

不自私

幽默

負責任

開朗

信任別人

固執

循規蹈矩

大膽

謹慎

追求完美

易激動

文靜

衝動

精力旺盛

害羞

感情豐富

內向

天真

好動

白日夢者

追求物質享受

反叛

孤獨

依賴性

態度不佳

不友善

敵意

多嘴多舌

自私

目光短淺

粗魯

自傲自大

貪婪

不真誠

心地不好

不值得信賴

惡毒

可增

不真實

虐偽

慘忍

卑劣

欺騙

說謊

 

Folkes和Sears(1977)發現,當人們喜歡、讚美,或贊同某些人或某些事時,他們會表現出溫暖的樣子;相反的,當人們不喜歡、輕視,或批評某些人或事物時,他們的態度就會顯得冷淡。許多研究也都證實了微笑會使人更具魅力,因此,經常笑臉迎人,以專注的眼神看著對方,都讓人感到溫暖,也較容易受到他人的歡迎,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一般而言,人們比較喜歡聰明、有能力、能幹的人,而較不欣賞平凡、庸碌的人,或許因為有能力的人,較能幫助我們,提供較多酬賞。不過,能力很強或接近完美的人,可能會讓人覺得不舒服,而降低其被喜歡的程度,然而,如果當這些人顯露一些瑕疵或遭遇挫敗時,會比完美無缺時,更受人歡迎。Anderson,Willerman和Floyd(1966)的研究,即證明了這種現象,因為小瑕疵使得他們更「人性化」,而非遙不可及,因此,增加了他們被喜愛的程度。

根據Berscheid的研究,證實外表美麗的人,的確較受他人的歡迎,並且在社會互動中,也獲得較好的待遇。為什麼外表如此重要呢?第一個原因,可能是外表吸引力是社會讚許的一種特質,看到美麗的人,會引發我們產生正面的情緒,促使我們想要接近她。第二個原因,可能因為人們通常具有「美即是好」的刻板印象,即是和外表較不具吸引力的人相較之下,人們相信外表具吸引力的人,具有較多社會讚許的人格特質,因此,人們較願意和漂亮的人互動,建立人際關係。第三個原因,可能因為美麗具有「散逸效果」,即人們認為,讓他人看到自己和一位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人在一起,可以增進自己的公眾形象;事實上,研究的確證實:一個人如果擁有漂亮的情人或朋友,通常也會獲得他人較為正向的評價。也就因為「與有榮焉」的效果,人們較喜歡漂亮的人,也樂於和他們交往。值得注意的是,外表對於第一印象,的確具有重要的影響力,而第一印象又往往會進一步影響人們繼續交往,建立人際關係的意願,因此,適度的裝飾自己,有助於人際關係的增進。

人際吸引除了受時空環境和個人特質得影響外,兩人之間的態度、價值觀、人格特質、需求等的相似性對人際吸引之影響,已經獲得Rsoengerg&Turner的研究支持。因為和我們相似的人,通常較會支持我們的觀點,使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更具信心,引發個人正向的情緒。且和我們的認知系統有關,根據平衡理論的說法,人們會尋求態度和人際關係平衡,即是,如果我們和喜歡的人,具有相似的態度,而和不喜歡的人,態度也會不相同,我們就會產生和諧、平衡的感覺。此外,也和期待――價值理論有關,所以,外表、社會背景等較為相似的人,也比較容易能夠發展成為親密關係,或結為夫妻。

Winch研究25對結婚多年的夫妻之後,發現需求的互補,是婚姻關係能夠長久維持的重要因素;而Kerchhoff和Davis的研究也發現,交往18個月以上的男女朋友,需求互補是使他們關係繼續維持的主要因素。因為可以滿足彼此的需求,且相異的人,可能正好是自己所仰慕而達不到的類型,所以,形成「相異吸引」的現象。

 

第四次團體

    在家族治療中,Satir對溝通型態認為,處於壓力之的兩人關係,其溝通模式極為以下五種之一(Satir,1972)。這修溝通的風格藉由身體的姿態、身體語言及口語所表達而出。「討好者」(placater)的角色為軟弱、遲疑、自我貶抑的;他總是同意、道歉、試圖取悅別人。「指責者」(blamer)的角色是支配的、只會發現別人的錯誤,並且只會為自己辯護。「超理智」(super-reasonable)的角色則採取固執的立場,不與他人親密、冷靜而冷酷、隨持保持理性控制以避免情緒化。「打岔者」(irrelevant)試圖使他人分心,看起來和任何事都無關的樣子。「一致的溝通者」(congruent communicator)是真實真誠表達者,在是當的脈絡下傳遞直接的訊息,並為此負責(而非雙重束縛或其他的混淆訊息)。

Satir認為這些角色使處於壓力下的人們避免表現出真正的感情,因為缺乏自信,使他們不敢做自己。討好者害怕一但他們對父母或配偶表示不同意或獨立,便會得到負面的評價;指責者也覺得危險,所以要攻擊別人已逃避空虛的感情及不可愛的自己:超理智的人只有再保持距離時才覺得安全,並依賴他們自己的理性已否認自己也有感情,也會受傷害;打岔的人(通常是家庭的小孩或寵物)只有再可愛或無惡意時才會得到人們的讚賞。Satir認為,一個溫暖、關懷、慈愛的人,有時也直接地表達出恐懼,試著與家庭成員做直接的交談,鼓勵他們再溝通中保持一致,沒有限制的暢所欲言,讓語言、情感與身體姿勢保持和諧一致。

而在Satir的工作坊中,她常常提出兩種對比的世界觀,「威脅與酬賞」(Threat and Reward)模型與「種子」(seed)模型。前者假設了一個階層視的結構,某些人定了一些其他人必須遵循的規則;而這些階層結構是依據生活中較有權利個體的角色而來的。在權力高層的人不一定是較惡意的,他們的行為使些人創造出較軟弱及低自尊的感受。在「威脅與酬賞」的模型中,人們被期望服從,不論是依據性別或較低的社會地位。不服從的代價辨識罪惡感、害怕或拒絕。憎恨與敵意的感覺是最常見的;對某些人而言,也有絕望的感覺。

在「種子」模型中,個人而非角色決定了認同;每個人天生就具備了可能實現的潛能。雖然角色與地位的差距可能存在(父母-子女,醫生-病人),他們將關係界定在脈絡之中,而不是依據脈絡之外、永久固定的地位或角色。在「種子」模型中,改變被視為持續的生命歷程與成長的機會;Satir認為,只要給孩子是當的滋養(就像種子一般),他就可以發展成健全的成人。

 

而在伯恩所創始的溝通分析理論中,亦有探討一個人的溝通型態及自我與他人之間的互動方式。伯恩提出人格當中存在著一部分的自我狀態,根據彼此之間的互動情形,可深入了解個體的行為,並深入分析人與人之間互動的狀態,主要包括心理地位、自我狀態及溝通方式。

 

1、心理地位(life position)

   伯恩認為在人的生命歷程中會不斷地出現四種基本的心理地位於人際溝通關係中:

(1)我沒問題---你沒問題 (I am ok ,you are ok.)

(2)我沒問題---你有問題 (I am ok , you are not ok.)

(3)我有問題---你沒問題 (I am not ok , you are ok.)

(4)我有問題---你有問題 (I am not ok , you are not ok.)

而在這四種模式中,我們所追求的目標即希望能達成第一項(我沒問題---你也沒問題)的溝通狀態。

 

2、自我狀態(ego state)

    所謂「自我狀態」是「一種思想和感覺的系統,此一系統直接與相對的一組行顧型態有關。」伯恩認為每個人的人格都有三種自我狀態,分別稱為「父母」(Parent)、「成人」(Adult)、「兒童」(Child)。

   「父母」的自我狀態主要是個體小時模仿自其父母的行為。父母的行動、說話、教訓等方式就像錄影機一樣,錄在腦子裡而影響個人的態度和行為;其經常以偏執、批評和撫慰等行為對外表現,對內則以訓示的方法影響內在的「兒童」。在言語上的表現是:「不可以」、「照我這樣做」、給我聽清楚」、「我吃過的鹽巴比你吃過的米還多」等命令式或撫育性的語氣。

   「成人」的自我狀態是一個有組織、有理解力的自我狀態,能根據事實與客觀的標準,把外界的資料轉化成知識,加以評估,然後表現最適切、最令人滿意的行為。如「為什麼?」、「什麼時候?」、「比較上來說」等理智的話。

   「兒童」的自我狀態分為自然兒童、學者兒童和適應兒童三種。自然兒童是天真而不造作的,有如個人童年的行為;學者兒童是透過直覺的思考而適當的反應;適應兒童表現的是順從、退縮或不服氣的執拗。

 

3、溝通方式

    根據伯恩的觀點,溝通是某一個人自我狀態的刺激以及另一個人自我狀態的反應。溝通的型式主要有三種:

(1)互補式:指某人的刺激行為(s)和對方的反應行(r)互相平行。此種溝通

           是開放的,每個反應也是在預期中,因此雙方能不斷地相溝通。

(2)交錯式:指對某人的刺激行為做出非預料中的反應。溝通的路線形成交叉,

           這種情況下個體經驗到痛苦的人際關係,因此可能退縮、逃避對方

           式轉換溝通方式,而雙方的溝通可能即因此中止。

(3)曖昧式:個體表面說一件事,骨子裡卻意味著另一種意思。此種溝通牽涉兩

           個以上的自我狀態,一種是表面的(社會可以接受的),一種是隱

           藏的;表面的溝通是按照社會預期的方式進行,而隱藏的溝通則通

           常以行為語言表達。

   

第五次團體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經歷許多情緒   喜、怒、哀、樂,更因為這些經歷,使我們的生命更加有活力,但是,也因為情緒使我們的生理產生變化,也伴隨出現一些非語言行為,然而,在語言表達方面,有些人能夠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情緒,但是,有些人描述情緒的方式,卻令人感到迷惑。

情緒表達可以促進互動,使雙方更加了解彼此,情緒分享是自我揭露的一種方式,而情感的自我揭露,可以是彼此了解對方的內心世界,同時,在分享的過程,也可以增進對自己的認識。自我揭露的程度愈深、愈廣,彼此的認識越深入,雙方的關係也會愈密切。因此,當我們能夠向他人表達我們種種的情緒,無論正向或負向的,雙方關係也會隨之增加。

然而,為什麼卻有一些人無法適切的表達,第一個原因是社會不鼓勵我們表達情緒,特別是負向的情緒,並且教導我們必須克制自己的情緒,所以,隨著社會化的過程,人們就更加不會輕易的表達自己的情緒。第二個原因是我們缺乏表達情緒的能力,因為社會要求我們克制自己的情緒,所以,錯過了表達情緒的機會,再加上缺乏足夠的字彙,就無法適切地說明自己真正的情緒,因而阻礙了情緒的表達。第三個原因是害怕自我揭露,人們不敢向他人表達情緒,是因為害怕別人了解我們內在的情緒或情感之後,會傷害、拒絕或取笑我們,因而,隱藏情緒,並三緘其口。第五個原因是害怕無法控制情緒,害怕克制不自己的情緒,而在他人的面前出醜,所以,不敢表達情緒。然而,Adler和Towne提供了一些表達情緒的原則和建議:(1)認清自己情緒;(2)為自己的情緒負責;(3)選擇最佳時間和場合來表達自己的情緒;(4)及早處理情緒,切勿收集情緒點卷;(5)清楚而具體的分享你的情緒;(6)其他處理情緒情緒的方法,如唱歌、寫作等。

 

第六次團體

對分離這一事實有些感傷和焦慮是團體在結束階段常見的特徵,而這階段的任務就包括處理對分離和結束團體的情緒,評價團體的影響作用,把所學推廣到日常生活情境去等;而領導者在這階段的任務包括協助團體成員處理面對結束可能會有的情緒,加強團體成員已經做出的改變,提供機會讓成員表達和處理在團體中未解決的問題,讓成員互相提供有建設性意義的回饋等(Corey,1995)。

在第六次團體的設計中,暖身活動的回顧就是帶成員準備進入結束的狀態,讓成員可以有彼此回饋的機會,同時在回饋中強化對自己的印象,最後結束部分,除了緩和成員的心情之外,並且讓成員有機會評估團體對他的影響,而有助於成員完成團體最後階段的統整任務。

十、            參考書目

1Gerald Corey/著,張景然•吳芝儀/譯,(民89)團體諮商的理論與實務 

   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 、顏裕峰(民81),國中生的社會興趣與同儕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班論文。  

3、陳皎眉 (民87),人際關係,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4、王玟琳(民87) 現代青少年衝突面面觀,學生輔導57期,頁66-73。

5、黃德祥 (民83) 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一、            單元設計大綱

 

團體次數

團體名稱

單元目標

主要活動

第一次

團體

TOUCH

大腳ㄚ

1、澄清團體的目標及進行的方式,

   協助團體成員說出對團體的期

   望。

2、促進成員彼此間的熟悉度。

3、訂定團體規範。

1、認識你真好

2、一步一腳印

3、訂定團規

4、飛鴿傳書

第二次

團體

Window

2000

1、協助成員了解自己的特質與別人

   對自己的看法。

2、增進成員間的凝聚力。

1.      汽球高高飛

2.      window 2000

3.      扣人心弦

4.      心電感應

第三次

團體

各說各話

1、讓成員了解「我訊息」與「同理心」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

2、加強成員對團體的信任。

1、同心協力

2、模稜兩可

3、總結

第四次

團體

溝通你我他

1、協助成員了解自己的溝通型態。

2、使成員了解溝通是雙向而非單向。

1.      心情溫度計

2.      三人行

3.      總結

第五次

團體

溝通無障礙

1、協助成員在人際關係中能適當表 

   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1、擠眉弄眼

2、打破瓶頸

3、總結

第六次

團體

Memory

1、統整團體經驗及處理成員之未完

   成情緒或事件。

2、成員相互祝福及回饋,結束團體。

3、評估團體成果。

1、點點滴滴

2、典藏自己

3、寫回饋單


十二、分次單元設計

第一次團體                                           

單元名稱:TOUCH 大腳ㄚ

活動地點:

附工圖書錧5樓

所需時間:40分鐘

單元目標:

         1、澄清團體的目標及進行的方式,協助團體成員說出對團體的期望。

        2、促進成員彼此間的熟悉度。

        3、訂定團體規範。

活動名稱

活動流程

注意事項

所需時間

認識你真好

 

   

一步一腳印

 

 

 

 

 

 

 

 

訂定團規

 

 

 

 

飛鴿傳書

1.Leader自我介紹,並介紹團體的名稱、性質、進行的方式及參與團體可能的收穫。

2.Leader向成員說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和進行此團體的目標。  

1.    Leader發下一張A4的工作單,請成員在紙上寫出題目的內容,題目:

(1)姓名

(2)團體中的花名

(3)崇拜的人或偶像,因為…

2.    待成員全部填寫完畢,請成員兩兩一組互相訪問,最後再回到團體介紹對方。

 

 

1.    Leader向成員說明何謂團體規範及其重要性,如保密、不攻擊別人發言等…請成員腦力激盪說出屬於自己團體的約定。

2.    將團體規範寫在海報紙上,徵求全體成員同意後,請成員在海報紙上簽名,並提醒成員遵守。

 

1.發給成員每人一張信紙,請成員在紙上寫下:

(1)第一次參與團體的心情

(2)對團體的期待

(3)想對自己說的話

2.將信紙寫好後放入信封中,說一句對今天團體的感受,並將信封投入郵筒中。

3.Leader總結此次團體,並祝福大家能在團體中得到收穫。

 

 

   

  A4紙10張

 

   

 

針對團體中男女比例的不均做處理(5:2)。

 

加強兩個活動間的聯結性。

 

海報紙一張

彩色筆

 

  信紙10張

信封10個

郵筒一個

10

 

   

10

 

 

 

 

 

 

 

 10

 

 

 

 

 

10

 

 

 

第二次團體                                

單元名稱: WINDOW 2000

活動地點:

 附工圖書錧5樓

所需時間:

        40分鐘

單元目標:

          1、協助成員了解自己的特質與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2、增進成員間的凝聚力。

活動名稱

     

注意事項

所需時間

汔球高高飛

 

 

 

window2000

 

 

 

 

 

 

 

 

 

 

 

 

 

  扣人心弦

 

  

心電感應

1. Lr先和成員打招呼,詢問大家今天參加團體的心情,接著請成員圍成一個圈圈,Lr會在其中分別丟入幾個汔球,請成員共同合作不能讓汔球掉下來,過程中不能用手接。

 

1.Lr向成員說明今天活動內容及方式,並進而引導成員思考:別人眼中的「自己」有些是自己知道的,但是有些可能是自己都不知道的,引出接下來的活動-『Window2000』。

2.每人發下一張A4白紙及一枝筆。請每個成員在紙上畫出一個有四個格子的窗戶形狀,並標明A.B.C.D.(由leader先做示範)。請每個人在指定的格子中寫出:

(A)我覺得我的優點是……

(B)我覺得自己的缺點是……

(C)別人覺得我的優點有..。

(D)別人覺得我的缺點是..。

3.請成員填寫AB格,寫完後折起來不給別人看到。

4.成員分坐成內外圈,內外圈的人互相填CD格,時間到後外圈再往右移一位,繼續填寫。

5.兩兩對照後畫出重覆的地方,並請成員分享其感受與想法。

Leader說明透過別人的回饋可以幫助我們對自己更了解,鼓勵成員珍惜優點、改進缺點、接納自己的短處,並期許大家能努力去發掘自己那個『未知我』的部分。

在結束這次活動前,Lr請成員將手牽起來,告訴成員說:在團體中分享自己的故事需要一些勇氣,現在從我右手邊開始傳出我的力量,當你收到的時候,請將它往下傳,直到我的左手收到回傳的力量為止,即表示我們大家互相給對方支持的勇氣。

Leader需注意成員的安全

   

 

Leader的指導語要明確一點,在進行Window2000的活動時,要提醒成員儘量以正面、積極的方向給予回饋,而非是惡意的批評或無建設性的言論。

5’’

 

 

   

25

 

 

 

 

 

 

 

 

 

 

 

 

 

 

 

   

5

 

第三次團體

單元名稱:各說各話

活動地點:

 附工圖書錧5樓

所需時間:

           40分鐘

單元目標:

          1、讓成員了解「我訊息」與「同理心」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

          2、加強成員對團體的信任。

活動名稱

活動流程

注意事項

所需時間

同心協力

 

 

 

 

 

 

   

模稜兩可

 

 

 

 

 

 

  團體檢核

 

總結

1.    leader先說明今天團體的主題以及活動進行的方式。

2.    成員兩兩為一組坐在地上,雙腳互扺,雙手緊握,一起想辦法站起來。

3.    接著為四人一組,以同樣的方式進行。

4.    最後,為全部成員一起進行此活動。

5.    討論分享。

 

1.    leader以海報說明何謂同理心、我訊息及其語法。

2.    Leader先示範何為同理心及我訊息的表達方式(情境一)

3.    請成員跟著leader複述一遍,之後再與海報的我訊息語法作聯結,讓成員去思考還可以如何表達。

4.    leader再針對情境二作示範。

5.    回到大團體分享討論。

 

1.發下團體檢核表讓成員填寫。

 

1.    leader總結今天討論所得,讓成員去看到同理心及我訊息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

 

1.    注意成員的安全。

2.    兩位領導者也加入活動。

 

 

 

 

1.    海報

(附件3-1)

2.    情境題內容

(附件3-2-1及附件3-2-2)

 

 

 

  1.團體檢核表(附件3-3)

8

 

 

 

 

 

 

25

 

 

 

 

 

 

 

2

 

5

           

 

第四次團體

單元名稱:溝通你我他

活動地點:

 附工圖書錧5樓

所需時間:

           40分鐘

單元目標:

          1、協助成員了解自己的溝通型態。

          2、使成員了解溝通是雙向而非單向。

活動名稱

活動流程

注意事項

所需時間

  心情溫度計

 

 

 

   

三人行

 

 

 

 

 

 

 

 

 

 

 

   

總結

1在團體一開始時,Lr將墊子分為五個點,分別表示心情指數,1分為最低,5分為最高,請成員分別依照自己現在的心情站在不同分數的墊子上。

2當成員就定位後,請成員說說自己的選擇。

 

1、Leader先以溝通型態的心理測驗遊戲帶領成員初步知道自己所屬的型態,並且跟成員解說人際互動中四種型態:討好型、責備型、電腦型及打岔型。

2、 Lr請coLr一起加入演戲,由成員猜猜各個角色分別代表哪一型?

3、角色扮演的情境為:今天是星期日,明天就要段考了,A(討好型)、B(責備型)、C(電腦型)D(打岔型)為班上的四劍客,他們現在正在圖書館準備段考的科目,也許是唸書念得有些累了,A提議去逛街,B開始否定其提議,C則理智的分析其利弊,在這其間,D則不斷說一些與話題不相干的事,於是場面逐漸失去控制……

4、 當Lr群演完之後,請成員討論溝通型態及溝通方式:單向溝通或雙向溝通?

5、Leader統整上次團體所學的同理心及我訊息表達方式,再引導成員思考在情境中如何表達較有助於彼此間的溝通進行,且練習將它說出。

 

1、讓成員回顧自己的溝通型態,並思考適切的溝通型態為何。

5個墊子

 

 

 

 

 1、Leader將

   心理測驗分

   給成員,並

   詳細說明心

   理測驗進行

   的規則。

(心理測驗見附件4-1)

(溝通類型見附件4-2)

2、Leader先示範已一句話形容自己在過程中的感受或想法。

3、Leader依時間考量分享的成員人數。

10

 

 

 

 

25

 

 

 

 

 

 

 

 

 

 

 

 

5

           

 

第五次團體

單元名稱:溝通無障礙

活動地點:

  附工圖書錧5樓

所需時間:

           40分鐘

單元目標:

          1、協助成員在人際關係中能適當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活動名稱

活動流程

注意事項

所需時間

擠眉弄眼

 

 

 

 

 

 

 

 

 

打破瓶頸

 

 

 

 

 

 

 

 

 

 

 

 

總結

 

1、首先說明活動規則,Leader會出題,而由成員一一傳遞下去,未輪到者必先背過身,不能看到前者的臉部動作。

2、讓成員排成一列,練習臉部的眨眼及歪嘴的動作,確定成員能夠做這些動作後再進行下一步驟。

3、由Leader出題,以眨眼或歪嘴個幾下為題目,並傳遞給第一位成員知道,再由他一個一個傳下去,而不能使用語言或其他肢體動作(如比手畫腳)表示。

4、傳完後,Leader一一問成員的答案,並公佈正確答案,然後,換位置, Leader再出深一點的問題,繼續進行,約進行過三至四輪後即可結束活動。

5、Leader可由此引申出非語言訊息在溝通時的影響力。

 

1、Leader發下「打破瓶頸」工作單,請成員在上面寫下一項自己在人際關係中曾經碰到的重要瓶頸或挫折,也許已處理好,也許處理的結果不甚滿意,甚至是進行式的,且對自己具有正面或負面意義。

2、Leader準備一個瓶子或小紙箱,當成員寫完後將之投入其中,由Leader已隨機抽取的方式念出人際中可能遇到的衝突或困境,並引導成員連結到自己的生活經驗,並運用「我訊息」與「同理心」分享碰到挫折時心理的感受及可能的解決方式。

3、Leader適時示範並引導成員練習表達心中真實的感受或想法,以減少人際中因訊息傳達錯誤所引發的衝突。

   

 

 

1 Leader統整此次團體所學,並向成員預告下次為最後一次團體。

1、Leader詳細說明活動進行時的規則,及眨眼和歪嘴的次數由少到多。

2、Coleader在活動進行時,注意成員是否有用口語或其他的肢體動作,需予以制止,以遵守活動規則。

3、Leader掌控活動進行時間。

 

 

1、「打破瓶頸」工作單

 (見附件5-1)

2、Leader提醒工作單上為不具名。

3、Leader於分享時先做示範,並讓成員多練習「我訊息」及「同理心」。

4、瓶中的“困境”因時間及成員的狀況做彈性之運用,無須一一討論、分享。

10

 

 

 

 

 

 

 

 

 

 

 25

 

 

 

 

 

 

 

 

 

 

 

   

5

           

第六次團體                                  

單元名稱:一路上有你

活動地點:

  附工圖書錧5樓

所需時間:

           40分鐘

單元目標:

          1、統整團體經驗及處理成員之未完成情緒或事件。

          2、成員相互祝福及回饋,結束團體。

          3、評估團體成果。

活動名稱

活動流程

注意事項

所需時間

Leader準備音樂,帶領成員以幻遊的方式,回想每次團體主題及團體所發生的重要事件,引發成員回想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領導者藉此回顧團體以引導成員進入討論主題。 

當幻遊即將結束前,Leader發下第一次團體中成員所寫下希望六次團體下來自己成長的期待紙條,使成員得以做對照,並叮嚀成員在回想團體所得後才打開信封。

    在音樂持續催化中,Leader引導、示範成員分享對團體一路走下來的感觸或想法,Leader並留意成員的未完成事件、情緒,以做適當的處理。Leader隨時留意時間,避免因時間的拖延而影響其他成員分享

 

    請觀察員加入團體,並發給每人一張附件6-2,請成員註明自己的姓名,之後依次傳給其他成員於紙張背後寫下對該成員的回饋或祝福,且註明對方姓名、自己姓名及日期;自畫像則由成員各自帶回收藏做為團體結束之紀念物。

   

   

 

 

   在團體結束前,Leader發下回饋單讓成員填寫

手電筒

錄音機

CD

信封

(指導語見附件6-1)

1、配合輕音樂進行。

2、Leader語調放慢。

 

 

附件6-2,

11張

 1、配合音樂進行。

2、Leader與co-leader共同引導活動之進行。

 

回饋單

(附件6-3)

10

 

 

 

 

 

 

 

 

 

10

 

   

 

15

 

 

5

         

  十三、附件

  四、團體評析


 著作權聲明:


1.本文經作者同意提供本【諮商專業倫理研究室】網站使用,著作
  權歸作者與本網站所有

2.讀者可基於教學,訓練與研究之用途列印本文,但在此等用途使
  用時不可向進一步之使用者收費

3.本文不可在未得作者同意下使用於出版、販賣等商業營利行為

4.當你進行列印或儲存等使用本文之動作時,即表示同意遵守上述
  聲明之約定

5.本著作權聲明視為本文之一部份,讀者於使用本文時應同時加以
  呈現

6.基於推展學校輔導工作之目的,各校輔導人員可更改此方案內容
  以為各校所用,此等用途時請加註參考自本文之說明

  


回上一頁